(本文章来源于仙风阁,文章地址:http://www.sangao120.com/wenti/2020/0527/301.html)
从疫情开始到今天,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反映情绪有点不稳定。情绪不稳对高血压患者十分不利,加重高血压病情,甚至诱发并发症。
高血压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
血压测量仪
高血压发病由遗传因素与心理、社会、环境等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,心理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高血压患者有可能是不良情绪易感者。高血压患者禁忌有哪些?研究发现,A型人格(冲动易怒型)人群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高唤醒状态、交感神经活性增强,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明显高于B型人格(乐观顺从型)者, 导致高血压形成和恶化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型人格高达79.5%, 而健康人对照组仅占42.5%。高血压患病人群焦虑与抑郁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。调查研究发现,高血压患者焦虑发生率38.5%, 抑郁发生率5.7%,其中男性的焦虑发生率为31.5%,抑郁发生率为3.7%,女性的焦虑发生率为42.7%,抑郁发生率为7.4%,
独身、病程时间长、低收入及合并有冠心病则是高血压伴发焦虑和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。
不良情绪影响高血压的预后
偶尔出门旅行放松心情
目前认为,不良情绪会导致多种危害:
(1)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,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活化,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;
(2)导致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,诱发心律紊乱;
(3)使血小板活性反应性升高;
(4)诱发冠状动脉收缩、粥样斑块破裂;
(5)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,影响免疫系统对炎症调控能力;
(6)导致体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或功能下降,自身调节血压变化的内平衡失调,从而导致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,并损害患者治疗结局。
不良情绪增加高血压风险
不良情绪不利于血压的稳定
新冠肺炎疫情可造成显著的心理应激,导致强烈的紧张、焦虑、恐惧、愤怒、过度压抑和痛苦等不良情绪。而这些不良情绪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,其中愤怒、焦虑、抑郁对高血压的发生影响最大。
焦虑主要升高收缩压,并导致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增加。对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研究发现,与无焦虑症状患者相比,合并广泛性焦虑患者各时间阶段平均收缩压显著增加,同时72小时、清晨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也显著增加,而舒张压变异性无显著变化。
抑郁也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,较正常人群,抑郁患者高血压发病风险上升到1.42倍。
不良情绪不利于高血压的治疗
情绪不稳定影响高血压治疗
高血压病人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?不良情绪可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状态和行为发生改变,从而不利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。
首先,急剧的情绪变动可能导致血压骤变或剧烈波动,从而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,导致高血压误诊或漏诊,并由此带来过度治疗或缺乏治疗的一系列后果,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。
其次,出现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,生活习惯同样变得不健康,易出现吸烟、酗酒、过度饮食和运动减少等情况。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均与高血压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,从而导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。
再者,不良情绪还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,降低高血压达标率。
焦虑、应激和抑郁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,这可能与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相关。
血压患者的情绪管理要点
保持愉悦的心情有主意稳定血压
美国一项包含4362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,若及时对高血压患者的焦虑/抑郁情绪做出诊断和处理,可显著缩短血压达标时间。
心理干预在显著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同时,还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改善预后。
《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》建议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开展常规心理教育支持,结合疫情期间特点,建议对患者开展如下教育:
(1)避免负性情绪过多,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;
(2)正视现实生活,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,大度为怀;处理好家庭成员间关系,并接受家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情绪反应;
(3)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,多花时间做令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;
(4)居家坚持规律运动、控制体重和健康睡眠。
除以上措施外,若高血压患者情绪波动剧烈,应主动寻求家人和医生帮助。目前认为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在内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减轻精神压力、稳定患者情绪具有较好的效果。
此外,对较为严重的焦虑、抑郁、心理障碍或非药物综合干预疗效不满意时,应咨询专业医生,进行相关药物治疗。一旦出现严重的情绪障碍,应立即就诊,避免出现心理危机或不良后果。